本刊特稿

  • 以高质量的财政知识传播服务好财政中心工作

    杨志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发挥好财政知识传播的作用,提升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厘清财政知识传播需要什么样的财政知识的基础上,服务好财政工作,需要关注财政改革、财政政策和财政运行三个要点。未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研究》《财政科学》将在财政知识传播体制机制、活动形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财政知识传播服务好财政中心工作。

    2024年11期 No.107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预算管理

  • 健全预算制度:环境性规则、财政约束规则和程序性规则审视

    王雍君;

    预算制度不直接决定决策者行为,却时刻限定其预算决策的环境、范围和程序,因而构成现代财政制度和公共治理的基石。现行预算制度的决策限定功能薄弱,亟需深度改革,可概括为三个关键命题:健全环境性规则以创建更好的决策环境,重点应是预算全面性、透明度、功能平衡和问责机制;健全财政约束规则以强化总额财政纪律,重点应是计量和披露作为评估工具和决策工具的标准赤字信息;健全程序性规则以促进财政基准与政策目标的磨合,重点应是强化人大和财政部门的权威性,以及预算程序集中化和基线筹划。这些着眼于强化决策限定功能的预算制度改革努力,对防范财政混乱和不可持续以及改进治理至关紧要。

    2024年11期 No.107 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 强化绩效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寓预算绩效价值于审查监督工具

    缪小林;李淼;

    强化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绩效理念,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公共服务效益性与财政投入经济性,揭示我国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预算绩效价值源泉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具体系。研究发现,强化绩效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关键要将预算绩效的价值理念融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工具体系中,重点围绕“少花钱”和“办好事”丰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具的价值内涵。进一步,围绕“谁来监督”“监督什么”和“如何监督”,分别着重强调责任与专业、效益与成本、标准与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体系。

    2024年11期 No.107 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税收制度与政策

  • 国民收入循环视角下税收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马万里;刘姜涵;

    税收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政策安排。国民收入是衡量共同富裕程度的重要基础,通过国民收入循环过程可以透视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税收嵌入国民收入循环各个环节,对推进共同富裕而言具有不同于其他政策功能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税收不可替代的“调高”作用、“税式支出”的特殊功能、税收政策增强社会“自主造血”动能方面,并以生产环节税、所得环节税、使用环节税、积累环节税形式引导国民收入流向,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促进效应,但仍存在税收征收集中在上游环节、各环节内部调节动力不足等问题。未来,税收制度改革应从国民收入循环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协同发力,统筹优化整体税制结构和具体税种建设,积极提高税收征管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税收治理效能。

    2024年11期 No.107 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 财税治理现代化视阈下构建税收征纳共同体的思考

    刘绪义;

    我国未来的财税治理模式将更加强调财税调剂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财税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越来越彰显,但同时问题与短板也越来越明显。新型财税治理模式的关键是构建税收征纳共同体,对于探索税收治理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且迫切的现实意义。税收征纳共同体是由征税主体、纳税主体、用税主体和协税主体构成的税收治理多元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而言,税收征纳共同体都与国家治理、税收共治体系和税收伦理构建密切相关。应尽快构建起“1+3”行动网络,营造依法诚信纳税、规范科学用税的良好生态。

    2024年11期 No.107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研究探索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

    苏京春;玛穆尔别克·杰恩斯;

    本文从财政货币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传导机制和工具组合,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演变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两大政策的联动领域主要涉及国债、财政存款和外汇储备三大经常性联动领域,以及政策性金融、特别国债、金融风险处置等机动性联动领域;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可通过“松紧”搭配和主被动抉择模式实现不同效果,以精准达成调控目标。最后,本文结合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4年11期 No.107 6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 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的减贫效应研究

    金晶;李成星;蔡霞;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需求,需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坚实动力与制度保障。基于此,本文以2014—2020年部分省份先行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利用CFPS的多期数据设计PSM-DID模型,实证评估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的减贫效应。结果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的减贫效应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对农村地区、老年群体、参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群体的减贫效应较为有限;时效性分析发现,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的短期减贫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共济改革和综合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共济改革成效的政策建议。

    2024年11期 No.107 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冯朝睿;李欣;

    本文基于金融功能理论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以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正向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高创业活跃度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其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关键因素。此外,这一推动作用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中西部高、东部低与北高南低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金融发展有助于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且在传统金融高水平地区,传统金融协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产业融合效果最优。

    2024年11期 No.107 8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国际财经

  • 政府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国际实践及启示

    梁季;易梦洁;龙斯玮;

    云计算产业发展水平关乎国家数字安全、数字主权及全球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竞相发展的重点。英美等国家和地区政府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通过战略规划先行、成立专门机构、大力发展政务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完善配套制度等举措推动和引导云计算产业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基础好、势头猛,但与美国等相比仍有差距。为此,本文全面总结了英美等国家和地区政府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做法,重点分析相关国家财税政策实践,并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提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国家主权和大国博弈高度重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强化财税政策激励和政府示范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期 No.107 10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8K]
  • 中国—东盟跨境数字经济税收协调机制研究

    袁娇;夏凡;陆扬帆;

    中国—东盟跨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为双方经贸合作增添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给跨境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与东盟各国缺乏统一的数字税收制度框架,税收协定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缺乏健全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为破解中国—东盟跨境数字经济税收协调面临的诸多困境,应在各国平等协商基础上,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税收协调机制:事前,成立中国—东盟税收协调委员会,以促进各国税制的有效衔接及税收征管合作,完善区域税收协定网络,保证税收协调常态化制度化;事中,坚持“预防为主、解决为辅”,强化跨境税收争议预防措施;事后,建立税收利益评估和补偿机制,保证税收协调有效且可持续。

    2024年11期 No.107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 绿色债券创新发展国际比较与借鉴

    袁浩峻;徐利;

    绿色债券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规模增长较快,但在认证标准、激励机制、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美国、法国、德国等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国家的实践做法,着重对各国绿色债券发行方式、债券用途和监管手段等方面进行阐释,探索国际上绿色债券创新发展客观规律。同时,在分析我国绿色债务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第一,丰富绿色债券品种和用途,提高市场活跃度,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第二,完善激励机制,增强绿色债券吸引力;第三,加强对绿色债券的监管,切实防范“漂绿”风险;第四,不断优化绿色债券标准,促进我国绿色债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2024年11期 No.107 13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3K]

地方财政

  • 地方财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研究

    王新军;高阳;赵福昌;

    地方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梳理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演进,可以总结出地方财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输血者”、乡村振兴资源配置的“引导者”、乡村振兴资金运用的“监督者”和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推动者”的多元化角色定位。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地方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应从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财政金融产业区域政策协同配合机制、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加快建成地方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体系。

    2024年11期 No.107 14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提高国企对地方政府财源建设贡献度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徐瑞蓉;林燕珍;

    为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提高国企对地方政府财源建设贡献度,本文立足福建省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现状,深入剖析国企对地方政府财源建设的贡献度及潜在提升空间,并从打牢国资发展的基础、提增资本运作效益、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四个维度提出提高国企对地方政府财源建设贡献的对策建议。

    2024年11期 No.107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 导读与推荐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发挥好财政知识传播的作用,提升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能力至关重要。本刊特稿《以高质量的财政知识传播服务好财政中心工作》(杨志勇),在厘清财政知识传播需要什么样的财政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服务好财政工作需要关注财政改革、财政政策和财政运行三个要点。未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研究》《财政科学》将集中力量、集合智慧,做好财政知识传播,宣传财政正能量,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共识,并在财政知识传播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财政知识传播服务好财政中心工作。

    2024年11期 No.1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欢迎订阅2025年度《财政研究》《财政科学》

    <正>《财政研究》(月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学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财经类刊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侧重于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期刊秉持“面向前沿、面向现代和面向世界”的办刊宗旨,服务于中国财经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反映中国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财政科学》(月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主办,侧重于财经领域策论研究的智库型学术期刊,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期刊遵循“贴近现实,贴近地方,贴近决策”的办刊宗旨,紧扣中国财经改革实践,以“大财政学”的视野打造中国财政政策研究的前沿阵地。

    2024年11期 No.107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