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 零基预算:从理论构想到制度实践

    张平;苟燕楠;

    零基预算作为一种创新的预算管理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逐渐成为政府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本文系统梳理了零基预算的理论构想、发展历程及其在制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回顾零基预算的起源,指出其由德州仪器公司开发并由乔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引入政府预算编制领域。零基预算的核心在于从零开始审视每一项预算支出,通过定义“决策单元”、分析“决策包”、评估排序和编制详细预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通过乔治亚州空气质量实验室和德克萨斯州加兰市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零基预算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预算透明度和促进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高管理负担、信息不对称和政治阻力。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零基预算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三保”决策包中,通过“统筹、聚焦、绩效”三个关键词优化资源配置。尽管零基预算在中国的实践中仍面临挑战,但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预算管理工具,为我国财政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本文展望了零基预算的未来发展,强调其在资源优化配置、预算透明度提升和持续改进方面的潜力。

    2025年04期 No.112 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税收制度与政策

  • 优化我国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基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的研究

    席鹏辉;栾瑨;蒋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和抵扣链条”的重要要求。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是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目标,更是当前税制改革方面极为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我国增值税制度实行双轨制,小规模纳税人的设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风险,这一风险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剧提高。本文阐述了小规模纳税人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并通过与主流国家经验比较,总结我国小规模纳税人制度现状,提出可以通过优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开票比例、试点推行“反向开票”制度、提供增值税纳税人身份转变支持四个方面,优化小规模纳税人制度,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堵点”。

    2025年04期 No.112 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 数据课税征税对象研究

    洪治纲;陈艺明;

    数据课税征税对象的研究是确定数据应归属何种税系的关键。数据课税征税对象的选择须经过数据财产化、量能课税和经济效率三重校验。数据财产化是数据应税与否的基础前提,量能课税聚焦准确衡量纳税人的经济给付能力,经济效率实现税收征管便利和激发数据市场活力。基于上述逻辑,本文认为数据商品流转额和所得额是征税对象的合理选择,也符合我国数据市场培育之现状。同时,为克服征税对象的适用困境,建议完善数据市场定价机制,完善进项税额抵扣与应税所得扣除之规定。

    2025年04期 No.112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财政体制与政策

  • 财政自给度、创新能力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张学升;张行;张路乔;

    财政自给度作为地方财政自主能力以及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体现,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因果链条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自给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溢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自给度提升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稳健性检验下这一结论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财政自给度提高有利于促进地方创新能力提升,进而产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财政自给度提升会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邻近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本研究为优化现代财税体制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2025年04期 No.112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政府投融资

  • 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与机制

    徐凯航;缪小林;王铸林;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着力提振消费以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探究如何释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2015—2023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地方政府专项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专项债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主要促进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就影响机制来看,主要通过拉动就业改善收入、优化公共服务引导消费预期发挥作用,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路径效应尚不够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专项债促进消费效应在低收入以及消费类专项债投入占比高的地区更显著。最后,本文建议优化专项债规模与投向结构、聚焦发展型消费领域、打通“基础设施—消费场景”路径、实施区域差异化政策并培育消费新动能构建长效协同机制,以充分释放专项债扩内需效能。

    2025年04期 No.112 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 区块链赋能政府引导基金管理研究——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有效融合的视角

    陶晓慧;刘天悦;黄琪翔;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混合治理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推动其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创新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统一,是政府引导基金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对政府引导基金本质和实际运行问题的剖析,探索性提出通过区块链赋能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运行机制,把政府、市场的力量与资源在政府引导基金上有效融合与叠加,确保政府引导基金兼顾实现政府政策目标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25年04期 No.112 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社会保障

  • 危机与干预:传染病防控的财政治理思想演进

    行伟波;张逸林;

    瘟疫、流感等重大突发传染病屡次冲击人类社会,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疾病负担和惨重的经济损失。将经济思想与干预实践良性结合,是建立健全国家传染病防控体制以应对未来公共卫生危机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在卫生财政领域内形成了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财政治理思想,与此同时,我国历史上积累的有益经验对既有理论形成重要补充。本文探索我国历史上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财政治理思想源流,总结相应的公共干预等实践经验,为我国构建强大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2025年04期 No.112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研究——基于养老金入市和国有资本划转政策的测算

    林雷;刘黎明;张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本文旨在建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模型,以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政策对可持续性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采用风险平价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模拟了养老金入市政策和国有资本划转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得出了18种缺口弥补方案条件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情况,并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改革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缺口弥补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性,但长期需要依赖财政、国资和金融市场等多部门综合施策。此外,养老金入市政策能够有效降低改革成本,而国有资本划转政策则对财政补贴政策产生挤出效应。因此,本文建议动态调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与计发规则,并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的组合与力度,以提升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2025年04期 No.112 9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国际财经

  • 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体系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主要政策动向及启示

    张各兴;王蕾;吴敌;伍剑锋;徐云程;

    产业体系绿色化与数字化是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产业体系绿色化与数字化问题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对于把握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欧盟、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产业体系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政策,并在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产业体系绿色化、产业体系数字化、绿色化数字化双化协同、国际合作与治理、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维度,对当前主要经济体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政策动向进行提炼梳理,最后结合我国相关实践进展提出启示与建议。

    2025年04期 No.112 10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8K]
  • 数字经济时代“金额A”征税权分配新规则的局限性及纾解研究

    赵洲;

    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及经济数字化造成的国家间征税权分配规则失灵及税收利益失衡问题,OECD在“支柱一”方案中创设了不依赖实体存在的金额A规则。随着2023年10月OECD发布《实施支柱一金额A的多边公约》及解释性声明等,金额A规则已进入细化构造及条约塑造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分析金额A规则适用范围在界定路径与方法上的调整演变过程及逻辑,发现公约采用的“营业阈值门槛”的单一路径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它将导致金额A规则在应对解决经济数字化造成的税收挑战问题方面缺乏精准性。对此,需要充分利用并调整优化多边公约的“披露的业务板块”规则予以纾解。对金额A利润计算规则的分析表明,可向市场辖区分配的金额A税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它不能充分匹配适应市场辖区的价值创造贡献。为纾解可分配税基在来源主体上的局限性,应建立具有约束力的阶梯下降式的收入阈值动态调整目标。为纾解可分配税基在总利润占比上的局限性,应利用“金额A多边公约”的评估审议机制,建立关于可分配税基的定期评估审议与调整的常设机制。

    2025年04期 No.112 12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2K]

地方财政

  • 提高新城建设财政投入产出效益的研究

    卓锴化;

    新城建设是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增长、人口承载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A市新城建设现实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新城建设实践中,存在财政投入增值循环不畅问题,尚未形成“投入—增值—再投入”的闭环。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机制、规划落实、产业发展方面存在减收增支因素,不利于财政投入的增值循环。为此,建议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推动增收减支,不断提高财政投入产出效益。

    2025年04期 No.112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3K]

研究进展与综述

  •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税制改革研究进展

    彭健;王乾;沈光宇;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税制改革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精神,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优化税制结构、构建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地方税体系、优化绿色税收体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为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对于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税收制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5年04期 No.112 14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 导读与推荐

    <正>零基预算作为一种创新的预算管理方法,逐渐成为政府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零基预算:从理论构想到制度实践》(张平苟燕楠)系统梳理了零基预算的理论构想、发展历程及其在制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文章回顾了零基预算的起源,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零基预算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预算透明度和促进创新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高管理负担、信息不对称和政治阻力等挑战。进一步地,文章探讨了零基预算在中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三保”决策包中,通过“统筹、聚焦、绩效”三个关键词优化资源配置。零基预算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预算管理工具,为我国财政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4期 No.11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2025年《财政科学》重点选题指引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推动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建构,助力财政改革实践,《财政科学》特发布2025年选题指引,供作者参考。本刊鼓励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包括基础理论研究、高质量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及综述分析等,欢迎踊跃投稿。

    2025年04期 No.112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欢迎报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

    <正>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简称“财政部财科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最早的经济类科研机构之一、最早的政府决策咨询机构之一。1956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财政部要加强财政经济问题研究的指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简称“财科所”)正式成立。2016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3月,财政部财科院正式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2025年04期 No.112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