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研究

  • 我国数据资产化的重点难点问题与下一步思路

    刘尚希;邢丽;樊轶侠;周孝;金殿臣;

    近年来,我国数据资产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制度建设与市场实践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入调研发现,数据资产化仍存在如下方面的制约或矛盾:一是传统生产要素的概念逻辑不完全适用于数据要素;二是推进数据资产化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三是制度性障碍弱化了市场主体动力;四是平台企业数据资产化存在多重困难与挑战。针对上述重难点问题,需以“分类治理、动态平衡、风险可控”为核心原则,稳步推进适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资产化制度建设。

    2025年06期 No.114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我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以国铁企业为例

    耿彦;黄雯睿;张娜;王旭东;

    数据资产作为新兴资产,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目前,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智能高铁、智慧铁路不断发展,加强数据资产的挖掘和管理对于提升铁路企业资产管理质效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数据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国铁企业业务场景,从分类、确权、入账、课税、评估、效益评价等方面对搭建数据资产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予以讨论,助力国铁企业依法合规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提高数据资产管理效能,发挥财务价值创造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6期 No.114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税收制度与政策

  • 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的税收问题研究

    朱长胜;

    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属于综合交通运输新业态,其相关税收问题颇为复杂也亟待厘清:一是国际多式联运在税收性质上与国际货物运输、无交通工具承运有交叉;二是国际多式联运可能侵蚀境内运输服务的增值税税基;三是对国际多式联运境外支出真实性的核实成本较高。在分析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税收立法和税务管理建议:在我国增值税中引入多式联运与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细化国际运输服务适用的增值税免税或零税率标准;建立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机制,提高境外支出真实性监管效率。

    2025年06期 No.114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复杂网络视角下增值税留抵退税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缓解效应研究

    黄丽君;向星宇;林中岚;

    复杂网络理论为数字时代探究增值税留抵退税改革在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中的多重效应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2013—2023年上市公司及其所在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构建“微观企业要素供需(节点)—上中下游供应链传导(边)—资本与劳动力要素市场(网)”的复杂网络分析框架,通过准自然实验检验留抵退税改革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改革可显著缓解要素市场扭曲。机制检验显示,留抵退税改革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缓解企业要素扭曲的同时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并最终缓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留抵退税改革的要素市场扭曲缓解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改革可以增加企业数字生产要素投入,进而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研究为税收制度改革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025年06期 No.114 2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 税收激励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许彦婷;杨默如;赵俊;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税收作为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政策工具视角探寻企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因素尤为必要。本文以2012—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税收激励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综合创新水平是税收激励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渠道。深入研究发现,税收激励通过改善企业融资结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通过缓解创新约束,提高创新投入和突破性创新产出提升综合创新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型、非国有、享受高补贴、高科技行业、东部地区与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之中,税收激励对其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完善助推新型生产要素供给的税收激励政策体系,以税收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布局,涵养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025年06期 No.114 4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财政体制与政策

  • 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支撑、实践逻辑与政策取向

    牛晓艳;

    应用广泛、形式多样的对口支援,是一种横向转移支付,也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政策工具。共同富裕是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价值支撑与精神源泉,我国独特的财政分配手段为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行性,使得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提出、发展与完善具有一定规律性,具体实践中遵循一定内在逻辑。未来应结合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目标调整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政策,循序渐进规范结对双方资金筹集与拨付使用,优化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强化相关配套措施,通过强化绩效评价促进政府间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能。

    2025年06期 No.114 6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 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效应

    刘贤铤;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重构与金融业态深度变革的背景下,财政科技支出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工具之一,正成为撬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本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对数字金融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对城市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该作用效应在沿海城市、开展自贸区建设的城市中相对更强,数据要素利用充分、数字创新环境改善均会产生协同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强度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创新以及提升数字化关注度显著促进了数字金融发展。根据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精细化科学决策、提升政策韧性以及优化财政政策靶向性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114 8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预算管理

  • 人大监督遇见数字技术:制度创新如何重塑资本空间配置格局——来自中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准自然实验

    王雨;韩洁;

    人大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完善现代化财政监管体系的关键制度创新,在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能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同时,能否重塑资本空间配置格局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本文基于中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设计,从资本空间配置视角揭示了人大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投资目的地人大实施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后,上市企业在该地区设立子公司的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表明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资本跨区域流动;机制检验发现,人大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约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政府治理逻辑,发挥重塑资本空间配置效率的制度性创新力量;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大预算监督数字化转型对具备高数字化能力的企业表现出更强的虹吸效应,且在政府数字关注度较高、经济绩效考核“硬约束”的地区,其资本集聚效能尤为突出。

    2025年06期 No.114 10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国际财经

  • 数字时代财政信息公开的治理转型及实现路径——来自OECD交互式财政公开平台的经验启示

    梁季;龙斯玮;

    财政信息公开平台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公共数据治理体系下政府信息公开与财税数据治理协同推进的重要载体。目前,围绕OECD构建的数字时代财政报告框架,全球范围内正形成以数据标准化、互操作性为核心的治理新范式,部分国家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和交互式财政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实践,通过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治理机制,实现了财政数据开放水平与治理能力的双重提升。本文深入研究OECD国家数字化财政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实践,梳理制度背景与建设历程,分析总结各国平台建设的共性规律与普遍特征;进一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以公共数据开放和财税数据治理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提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

    2025年06期 No.114 12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改革与重构——基于公平、包容与可持续视角的审视

    封北麟;肖琼琪;黄宝竹;

    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公平性、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受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严重质疑。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央行货币互换体系,区别对待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牟取国际政治利益的工具。政策条件所附带的“声誉风险”,削弱了全球金融安全网在防范化解全球危机中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议我国相关决策和执行部门在双边、多边国际财经交流合作过程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适度放宽贷款政策条件,尊重受援国家的经济主权和自主改革意愿;加强国际货币互换网络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区域金融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序合作,建立一个更具可预测性、覆盖范围更广的全球金融安全网。

    2025年06期 No.114 140-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 亚洲开发银行信托基金治理实践、挑战及优化研究

    戚琳;戚广涛;

    多边开发银行信托基金是全球发展融资体系的重要创新,本文以亚洲开发银行信托基金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在多边开发融资体系重塑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亚洲开发银行通过单一伙伴基金与多伙伴基金整合资源,在区域一体化、气候融资及数字化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其通过“技术赋能—制度协同—资本联动”三维治理框架使亚洲开发银行信托基金在资源整合、区域一体化及应对挑战等方面形成系统合力,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区域合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亚洲方案。针对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技术革新及政策导向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基于三维治理框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中国特色援外资金治理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No.114 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 导读与推荐

    <正>近年来,我国数据资产化进程不断推进,在制度建设与市场实践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我国数据资产化的重点难点问题与下一步思路》(刘尚希等)通过深入调研,认为当前推进数据资产化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包括:传统生产要素的概念逻辑不完全适用于数据要素,推进数据资产化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制度性障碍弱化了市场主体动力,平台企业数据资产化存在多重困难与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需以“分类治理、动态平衡、风险可控”为核心原则,构建适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要素市场框架,确保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与数据安全保护两大目标的同时实现。

    2025年06期 No.1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2025年《财政科学》重点选题指引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更好地服务财政中心工作,推动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建构,助力财政改革实践,《财政科学》特发布2025年选题指引,供作者参考。本刊鼓励多样化的研究范式,包括基础理论研究、高质量调研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及综述分析等,欢迎踊跃投稿。

    2025年06期 No.11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