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第15期
“百年重大经济成就与展望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5日,《财政科学》专题沙龙第15期 “百年重大经济成就与展望——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成功举办。此次沙龙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编辑部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经济教研室联合举办,主要目的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建党百年来重大经济成就,总结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服务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邢丽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李江涛教授出席沙龙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田杰棠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罗松山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受邀出席此次沙龙并作主题发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经济教研室主任樊继达教授作总结发言。沙龙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刊物编辑部负责人陈龙研究员主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邢丽副院长致辞
邢丽副院长代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科学》编辑部对各位与会嘉宾和线上观众表示热烈欢迎。邢丽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汇集了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经验的丰富思想和智慧宝库,其中也包含了我国对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这次沙龙活动,聚焦百年重大经济成就与展望这个主题进行研讨,总结党在建设和改革当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可以说是正当其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邢丽副院长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百年重大经济成就取得的主要经验,一是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的关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二是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李江涛副主任致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李江涛副主任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四个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所采取的经济举措。李江涛副主任在发言中提出,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民族进行了土地革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完成土地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领域转移,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推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田杰棠副部长从科技创新的视角分析了百年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尤其是分析了我国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原因,认为市场导向的制度变革、强大的投资动员能力、持续的技术追赶以及开放的环境都是党领导人民成功迈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田杰棠副部长认为,面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济工作重点在于“四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来推动经济工作向前发展。同时,提出应从加强基础研究、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坚持开放、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等四个方面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副院长从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两个层面阐释了一百年以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经济重大成就及其原因,同时也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采取的策略。杨志勇副院长认为,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的融合,技术条件是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的自立自强,制度条件主要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激发活力;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使之与微观经济的基础、市场的运行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及有为政府的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罗松山研究员以经济战略为主线阐述了百年以来党领导下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及经验,并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张。罗松山研究员总结出了三点重要经验,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在发展中始终把稳定放在第一位;二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准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对于未来的发展,罗松山研究员认为,无论是从创新驱动发展还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角度而言,投资都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辉副院长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党取得百年经济成就的经验和意义。一是推动中国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转化为现代化国家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新时代是一脉相承的。二是中国道路为世界贡献了一种新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发展中经济体既要谋求加快发展又要谋求相对独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基础上,特别强调党的自我革命和不断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白彦锋院长提出发展中国财政学需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结合医疗卫生财政支出领域的具体案例,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的财政问题。白彦锋院长总结了我国财政抗疫的三条成功经验,一是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做到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不让小问题汇总成大问题,有效提升抗疫资金的社会效益和使用效率;二是“上医治未病”,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三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用中国方案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经济教研室樊继达主任在总结时认为一百年来我们党直面惊涛骇浪,成功应对了百年变局,使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应重点关注五个方面:一是实业立国,二是金融富国,三是军事保国,四是共富安国,五是制度兴国。
此次沙龙采用视频会议和直播方式进行。专家主旨发言精彩深入,取得了良好的展示与传播效果。